星期一, 5月 15, 2017

幸福就是這麼簡單


心理導讀:我們常常思考一個古老又永恆的話題:幸福是什麼?然而,我們不是沒有幸福,而是缺少一雙發現幸福的眼睛。這篇文章中由心理學家教你如何看待幸福,並提供9個幸福小貼士,讓你輕鬆把握幸福。

你對生活感到滿足嗎?很多人給予了否定的回答。心理學家們認為,幸福是一種主觀的東西,它的生理機制可能根植於大腦中心,這也是多數神經生理學家們持有的觀點。一項發明表明,幸福者的大腦左前方葉顯示出的“腦電流”更強,而那些精神抑鬱或沮喪的人在其大腦前方葉中顯示出較強的“腦電流”。

目前心理學家們對“主觀的幸福”的研究已日漸推翻許多人對其所抱有的神秘性。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驚人的新發現,例如:幸福不分性別;幸福不依賴於年齡;財富不能創造幸福。按照美國心理學家米哈利·克塞克的說法,幸福意味著生活在一種“沉醉”的狀態中,即完全投入一種活動,無論是工作還是娛樂,他注意到藝術家們常常在工作中忘記了一切。

最後,他研究了“沉醉”的性質。他以工作不同領域的至少8000人,其中包括科學家、學生、機械師、舞蹈家、醫生等為研究對象。他發現在“沉醉”狀態下能動用你的全部或大部技能。但克塞克警告人們說,對幸福最大的威脅就是技能運用得太少,以至產生煩惱和焦慮。

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曾提出如下達到幸福的步驟:

1、享受瞬間
要生活在這樣一種狀態下:把孩子的微笑當成珠寶,在幫助朋友們中得到滿意感,與好書裡的人物共歡樂。

2、控制你的時間
幸福的人確定大的目標,然後落實在每天的行動中。一天寫300頁書是件很難的事,然而每天寫兩頁則非常容易辦到。
這樣堅持150天,你就可以寫成一本書,這個原則可適應於任何工作。

3、增強積極情緒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消極的情緒使人沮喪,而積極的情緒催人奮進。幸福的人做的一件事就是努力消除消極情緒。

4、優待身邊的人
人們要學會很好地對待親近的朋友、配偶,能夠一下數出5個親密朋友的人,有60%的人比不能數出任何朋友更感幸福。

5、面帶幸福感
實驗表明真正面帶幸福感的人,他們更感到幸福。
研究表明,經常歡笑更能在大腦中引起幸福的感覺。

6、告別枯燥的生活
不要無所事事,不要把自己困在電視機前,要沉浸於能用你的技能的事情。

7、多活動
室外活動是對付壓力和焦慮的良藥。向感到一定壓力的大學生的調查表明:經常在室外鍛煉的學生情況要明顯好於不參加者。

8、好好休息
幸福的人精力充沛,但他們仍然留出一定的時間睡眠和享受孤獨。

9、關照心靈
對信仰和幸福的關係研究表明,有信仰的人比沒有信仰的人更有幸福感。當然,信仰不可能讓我們免除所有悲哀,它不可能囊括一切,但是信仰常常提醒你沿著幸福之路前進。

星期二, 5月 09, 2017

跨過面前的石頭



有一位年輕畫家,在還沒成名前,住在一間狹隘的小房子裡,靠畫人像維生。
一天,一個富人經過,看他的畫工細緻,很喜歡,便請他幫忙畫一幅人像。雙方約好酬勞是一萬元。

一個星期後,人像完成了,富人依約前來拿畫。

這時富人心裡起了歹念,欺侮他年輕又未成名,不肯按照原先的約定付給酬金。

富人心中想著:「畫中的人像是我,這幅畫如果我不買,那麼,絕沒有人會買。

我又何必花那麼多錢來買呢?」於是富人賴賬,他說只願花三千元買這幅畫。

青年畫家傻住了,他從來沒碰過這種事,心裡有點慌,花了許多唇舌,向富人據理力爭,希望富人能遵守約定,做個有信用的人。

「我只能花三千元買這幅畫,你別再囉唆了。」

富人如此說,因為他居上風,「最後,我問你一句,三千元,賣不賣?」

青年畫家知道富人故意賴賬,心中憤憤不平,他以堅定的語氣說:「不賣。我寧可不賣這幅畫,也不願受你的屈辱。今天你失信毀約,將來一定要你付出二十倍的代價。」

「笑話,二十倍,是二十萬耶!我才不會笨得花二十萬買這幅畫。」

「那麼,我們等著瞧好了。」青年畫家對悻悻然離去的富人說。

經過這一個事件的刺激後,畫家搬離了這個傷心地,重新拜師學藝,日夜苦練。皇天不負苦心人,十幾年後,他終於闖出了一片天地,在藝術界上,成為一位知名的人物。

至於那個富人,自從離開畫室後,第二天就把畫家的畫和話淡忘了。

直到有一天,富人的好幾位朋友不約而同的來告訴他:「好友!有一件事好奇怪喔!這些天我們去參觀一位成名藝術家的畫展,其中有一幅畫中的人物跟你長得一模一樣,標示價格二十萬,不二價。有趣的是,這幅畫的標題竟然是《賊》。」

富人好像被人當頭打了一棍,他想起了十多年前畫家的事。

眼看這件事對自己的名譽傷害太大了,他立刻連夜趕去找那位畫家,向他道歉,並且花了二十萬買回那幅人像畫。這個年輕畫家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志氣,讓富人低了頭。

這個年輕人名叫「畢卡索」。

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1847-1931)說過:「很多生活中的失敗,是因為人們沒有認識到,當他們放棄努力時,距離成功是多麼近。」

保羅在羅馬書曾說:「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

當我們面對無名的屈辱,有意無意的傷害,或生命中的挫折時,我們是否就一蹶不振呢?或是,我們可以暫時繞過這個生命中的障礙,跨越這個阻礙目標的絆腳石。

因為,我們實在沒有必要為了「一塊石頭」,放棄所有的旅程。除非我們能跨過這個面前的石頭,否則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前面的道路有多少驚奇!


星期二, 3月 21, 2017

盲人的花園



在一個大花園裡有一間小屋子,屋裡住著一個盲人。

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照料這個花園,雖然他的眼睛看不見,花園卻管理得非常好。

無論春天、夏天或秋天,花園裡總是一片花海。

一個過路人非常驚奇的觀賞著這漂亮的花園並問道:「你這樣做,為的是什麼?你根本就看不見這些美麗的花呀!」

盲人笑了,他說:「我可以告訴你四個理由:第一,我喜歡園藝工作;第二,我可以撫摸我的花;第三,我可以聞到它們的香味。至於第四個理由則是你!」

「我?但是你本來不認識我啊!」路人說。

「是的,我是不認識你,但是我知道有一些像你一樣的人會在某個時間從這兒經過,這些人會因為看到我美麗的花園而心情愉快,而我也因此能有機會和你在這兒談這件事。」


星期五, 9月 09, 2016

逞強就是自卑!10大赤裸箴言撕破你的面具人生



「你真的快樂嗎?」夜深,獨自一人時,多少人這樣問過自己?丟掉所有通訊軟體、社交媒介,就這樣靜靜的跟自己說說話。近幾年,心理勵志的書大賣,心知肚明原因為何,時代、科技越進步,人的心裡卻越空虛。由心理學大師阿德勒,撕下你那看似完美的表面人生,揭露人性真實面。

#1 人生沒那麼困難,是你讓人生變得複雜了,其實,人生非常單純。
就好比路前面明明有塊泥巴坑,有人硬要過,踩得自己滿腳泥巴,有人選擇繞點路就好了。當下的人生不是取決於命運和過去的創傷,而是自己的思考方式。換個心境,人生也截然不同,沒有你辦不到的事。

#2 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有自卑感。無論看起來多麼優秀的人,多少都會感到自卑。只要還有目標, 當然就有自卑感。
每個人難免都會羨慕別人的人生,人的慾望無窮無盡,目標永遠沒有達成的一天,所以自卑感一直都在。反而越聰明、外表越不錯的人,自卑感越重,因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不會是永遠的第一,越比較越痛苦。

#3 逞強是自卑感的另一種表現。不要努力看起來很強,而是努力變得很強。
滑 FB、更新IG已經變成每天的生活習慣,每個人都在用心經營自己的虛擬世界,用盡一切力氣告訴大家你過得很好,享受被按讚、被羨慕的那個moment,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很強」,越吹捧自己的人其實越自卑,只有自己清楚你真的快樂嗎?別讓自己變得可悲。

#4 不是因為悲傷而流淚,而是為了責備對方,博取同情與關注而哭泣。
阿德勒認為,人之所以流淚,有時只是純粹只是表達悲傷的情緒,有時卻隱藏其他的目的。希望以眼淚博取同情、企圖求得關注,營造對自己有利的情勢。例如情侶吵架……(我就不必多說大家都懂吧XD)

#5 想過沒有煩惱的生活,除非宇宙只剩下自己。
只要還活著,還要繼續和人交往,就一定會有煩惱。工作不順利、無法達成目標,如果同事、上司都和你說「沒關係,不要那麼在意啦!」我想,也就不會煩惱了吧!不是煩惱工作不順利,而是怕遭人否定。

#6 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其實就連隱士,也很在意他人的目光。
當你思考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時,你一定會很在意周遭的目光。「最近心情很低落,忙到都沒辦法休假出去玩。」只是想強調自己很忙,絕對不是因此心情低落。乍看是在吐露內心的煩惱,其實都只是在跟對方強調自己的優越性,害怕承認自己其實沒人約。

#7 縱使被說壞話、被討厭,也沒什麼好在意的,因為對方如何看待你,那是他的課題。
「我是為我而生,你是為你而生。我沒有理由為了回應你的期待,活在這世上,你也沒有理由為了回應我的期待,活在這世上。」-弗德立克.皮爾斯。

#8 樂觀的人,不會懊悔過往,也不會對未來惴惴不安,只看得到此時此刻這當下。
不鑽牛角尖想著已經過去的事,也不會對未來惴惴不安,只專注於「當下」能做的事。會做好悲觀的準備,卻採取肯定的行動,這就是樂觀。

#9 認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認同、寬待別人的不完美。
不完美沒什麼不好,這樣才有人味,也是可愛之處,我們隨時都該保有這種寬大胸襟。接受自己、對方的不完美。

#10 不受他人的評價左右,接受真正的自己,擁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
滿腦子只想著自己的事,非常在意他人的評價,就是缺乏勇氣的人。反之,有勇氣的人就算得不到讚美與認同,也會因為對他人有貢獻而感到滿足。了解自己,勇敢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星期五, 8月 19, 2016

孤獨正在潛移默化地傷害你



心理導讀:獨處時我們難免會感到孤獨,適當的孤獨不是壞事兒。但是,如果你長期覺得孤獨無聲無息無孔不入,那你就要提高警惕了,孤獨很可能在傷害你。不如約上三五好友一起聚聚擺脫孤獨吧!

改變內分泌
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卡西奧波在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發表研究成果時說,孤獨可以削弱人體免疫系統,使人體血壓上升、壓力增大,還有造成抑鬱症的危險。
他發現孤獨感可以增加人體壓力激素皮質醇的分泌,皮質醇分泌增多可以削弱人體免疫系統,使人更容易生病。
此外,孤獨還與入睡困難、阿爾茨海默氏症病情加劇等現像有關。
卡西奧波的實驗中,最孤獨的人血壓比社交活躍的人高出30個單位,從而使孤獨者患心髒病和中風的可能性達到正常人的3倍,死於心髒病和中風的概率則可達到正常人的2倍。

削弱意志力
研究發現,孤獨者和社交活躍者的健康水平差距與吸煙者和非吸煙者、肥胖症患者和非肥胖症患者的差距類似。
科學家還發現,孤獨能削弱人的意志力和決心,不利於人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孤獨的人健康狀況不佳。與普通人相比,他們更少運動,而且容易放棄。
他們攝入的熱量更高,傾向於攝取更多脂肪和糖分,”英國《每日電訊報》16日援引卡西奧波的話說,“孤獨使人自控力下降,一天結束後很容易為了尋找安慰而多喝酒。”

加速人體衰老
他還說,自然衰老情況下,孤獨會加速人體衰老速度,不過其中的具體原因尚不清楚。他猜測這可能與孤獨的人缺乏社交生活、大腦缺少靈活性有關。
孤獨的人睡眠質量差,白天感覺昏昏沉沉,夜裡容易依賴安眠藥入睡。

現代人更易感孤獨
卡西奧波說,這一現象與現代社會的一些缺陷密切相關。如今,人們更多使用網絡進行交流而不是面對面交流。
“人們的生活狀態越來越孤立。部分由於人口老齡化以及晚結婚、少生子等原因,人們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孤獨感日益增強。”他說。
卡西奧波著有《孤獨:人類天性和社交需要》一書。他在書中預測,隨著傳統家庭結構走向解體,社會孤獨問題會愈加嚴重。
另有調查顯示,與上一代人相比,現代人擁有朋友和知己的數量明顯減少,因此現代人更容
易感到孤獨。

星期四, 6月 23, 2016

同理心的力量(繁中字幕)


當一個人回覆你的訊息很慢,或是乾脆只讀不回時



當一個人回覆你的訊息很慢,或是乾脆只讀不回時,
別擔心他出了什麼事情,
他只是在陪伴比你重要的人,或者在做比你重要的事情。
如果想念你,他會找;如果想要你,他會說;
如果在乎你,他會真情流露。

你必須明白:要走的人你留不住,裝睡的人你叫不醒,
不愛你的人,你感動不了。
其實,誰喜歡你,你能感覺得到;
他對你愛不愛,在不在意,你也能感覺得到。
有時候,聰明如你,傻就傻在習慣欺騙自己,
承諾了不該給的承諾,堅持了沒必要的堅持。
愛情這件事情,勉強不了,住不進你心裡的人
就放他走,你走不進的世界,提前先回頭吧。

湯涼了,就別喝了,再喝也不是原來的味道;
人走了,就別留了,再留也不是原來的感覺;
情沒了,就別念了,再念也不是原來的心情了。
慢慢地,都會遠,漸漸地,都會淡。
擁有時,好好珍惜,離開了,默默祝福,
人生的旅途,沒有人是應該要陪你走到最後的。

不適合的鞋子,就不要硬塞,磨的是自己的腳;
打電話對方不接,就不要一次又一次的重撥了,
珍惜你的人會第一時間打來,
你的時間不能一直花在追隨的路上。
所有的人和事,只求問心無愧就好,
不是你的就別強求,反正離去的,都已經變成了風景,
留下的,才是你的人生。

自己過得像王后,才能吸引國王;自己過得像國王,
才能吸引王后。你是怎樣的人,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
拼命對一個人好,生怕做錯一點對方就不喜歡你,
這不是愛,而是取悅。
分手後覺得更愛對方,沒有他就活不下去,
這不是愛情,是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