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孩子,為什麼悲傷?
失戀者:我失戀了。
蘇格拉底:哦,這很正常。如果失戀了沒有悲傷,戀愛大概也就沒有什麼味道。 可是,年輕人,我怎麼發現你對失戀的投入甚至比對戀愛的投入還要傾心呢?
失戀者:到手的葡萄給丟了,這份遺憾,這份失落,您非個中人,怎知其中的酸楚啊。
蘇格拉底:丟了就是丟了,何不繼續向前走去,鮮美的葡萄還有很多。
失戀者:等待,等到海枯石爛,直到她回心轉意向我走來。
蘇格拉底:但這一天也許永遠不會到來。你最後會眼睜睜地看著她和另一個人走了。
失戀者:那我就用自殺來表示我的誠心。
蘇格拉底:但如果這樣,你不但失去了你的戀人,同時還失去了你自己,你會蒙受雙倍的損失。
失戀者:狠狠地傷害她,我得不到的別人也別想得到。
愛與被愛 建立互愛關係的基本要件就是: 彼此溝通,真誠相待,寬大為懷,歡笑與共,超越嫉妒,相親相愛.
促進「愛」與「被愛」關係發展之特質的排行:
溝通第一
情感第二
寬恕第三
誠實第四
其它依序為包容: 可靠,幽默感,浪漫,耐心,自由
阻礙「愛」與「被愛」關係發展之特質的排行依序如下:
缺乏溝通,自私,不誠實, 猜忌,不信任,要求完美, 缺乏變通,缺乏了解, 缺乏尊重,冷漠.
蘇格拉底:可這只能使你離她更遠,而你本來是想與她更接近的。
失戀者:您說我該怎麼辦?我可真的很愛她。
蘇格拉底:真的很愛?
失戀者:是的。
蘇格拉底:那你當然希望你所愛的人幸福?
失戀者:那是自然。
蘇格拉底:如果她認為離開你是一種幸福呢?
失戀者:不會的!她曾經跟我說,只有跟我在一起的時候她才感到幸福!
蘇格拉底:那是曾經,是過去,可她現在並不這麼認為。
失戀者:這就是說,她一直在騙我?
蘇格拉底:不,她一直對你很忠誠。
當她愛你的時候,她和你在一起,現在她不愛你,她就離去了,世界上再沒有比這更大的忠誠。
如果她不再愛你,卻還裝得對你很有情誼,甚至跟你結婚,生子,那才是真正的欺騙呢。
失戀者:可我為她所投入的感情不是白白浪費了嗎?誰來補償我?
蘇格拉底:不,你的感情從來沒有浪費,根本不存在補償的問題,因為在你付出感情的同時,她也對你付出了感情,在你給她快樂的時候,她也給了你快樂。
失戀者:可是,她現在不愛我了,我卻還苦苦地愛著她,這多不公平啊!
蘇格拉底:的確不公平,我是說你對所愛的那個人不公平。本來,愛她是你的權利,但愛不愛你則是她的權利,而你卻想在自己行使權利的時候剝奪別人行使權利的自由。這是何等的不公平!
失戀者:可是您看得明明白白,現在痛苦的是我而不是她,是我在為她痛苦。
蘇格拉底:為她而痛苦?她的日子可能過得很好,不如說是你為自己而痛苦吧。明明是為自己,卻還打著別人的旗號。年輕人,德行可不能丟喲。
失戀者:依您的說法,這一切倒成了我的錯?
蘇格拉底:是的,從一開始你就犯了錯。如果你能給她帶來幸福,她是不會從你的生活中離開的,要知道,沒有人會逃避幸福。
失戀者:什麼是幸福?難道我把我的整個身心都給了她還不夠嗎?您知道她為什麼離開我嗎?僅僅因為我沒有錢!
蘇格拉底:你也有健全的雙手,為什麼不去掙錢呢?
失戀者:可她連機會都不給我,您說可惡不可惡?
蘇格拉底:當然可惡。好在你現在已經擺脫了這個可惡的人,你應該感到高興,孩子。
失戀者:高興?怎麼可能呢,不管怎麼說,我是被人給拋棄了,這總是叫人感到自卑的。
蘇格拉底:不,年輕人的身上只能有自豪,不可自卑。要記住,被拋棄的並非是不好的。
失戀者:此話怎講?
蘇格拉底:有一次,我在商店看中一套高貴的西服,可謂愛不釋手,營業員問我要不要。你猜我怎麼說,我說質地太差,不要!其實,我口袋裏沒有錢。
年輕人,也許你就是這件被遺棄的西服。
失戀者:您真會安慰人,可惜您還是不能把我從失戀的痛苦中引出。
蘇格拉底:是的,我很遺憾自己沒有這個能力。但,可以向你推薦一位有能力的友。
失戀者:誰?
蘇格拉底:時間,時間是人最偉大的導師,我見過無數被失戀折磨得死去活來的人,是時間幫助他們撫平了心靈的創傷,並重新為他們選擇了夢中情人,最後他們都享受到了本該屬於自己的那份人間之樂。
失戀者:但願我也有這一天,可我的第一步該從哪裡做起呢?
蘇格拉底:去感謝那個拋棄你的人,為她祝福。
失戀者:為什麼?
蘇格拉底:因為她給了你份忠誠,給了你尋找幸福的新的機會
星期三, 6月 25, 2008
星期二, 6月 24, 2008
人緣是你的養老基金
人生哲學中的重要一課,要仔細去品味喲!
老李在公司服務將近二十年了,是一步一腳印,才慢慢爬升到目前主管的職位。新進員工個個學歷傲人,不是碩士就是博士,薪水領得多,職位也比他高。但是做起事來,可不見得比他們這些「資深」員工行。老李老大不服氣,不知不覺以「資深」資格自居,總是問:「是你該配合我?還是我該配合你?」結果老朋友、新朋友一個個遠離他,使他的人緣「盪(down)」到最低點,工作推展也越發力不從心。
「是別人該配合我?還是我得配合別人?」如果這句話是你在職場上的口頭禪,那麼請你也看看下面這一則故事。曾被譽為 全世界最偉大的礦治工程師赫蒙,耶魯大學畢業,又在德國福萊堡修完碩士學位回美國找第一份工作,遇到一位沒有學歷又不相信文憑的大礦主赫斯特。
大礦主對赫蒙說:「我不想錄用你,是因為你是碩士,腦袋裡只裝滿一大堆沒用的理論。我可不需要文縐縐的工程師。」
赫蒙貼近大礦主,說:「倘若你答應不告訴我父親的話,有個秘密我想告訴你。」
大礦主點頭,赫蒙一本正經的說:「其實我在德國什麼也沒學到 ,只是在那裡鬼混了三年。」大礦主笑嘻嘻的說:「好!很好 !你明天就來上吧!」
瞧!人緣就是在這種「萬事互相效應」中產生的。中年朋友「送貴重禮物換交情?」這是短期存款,甚至可能只是即期存款 ;想擁有新員工、老同事的永遠人緣,還是請確實把握以下的 「五不」原則吧:
1.依老不賣老。
2.彈性不固執。
3.幽默不傷人。
4.關心不冷漠。
5.真誠不矯情。
有位心理學家還列出一張人際關係自省表:
1.此人不在,萬事皆休。
2.此人在比較好。
3.此人在與不在都無關緊要。
4.此人不在比較好。
5.此人消失更好。
你的人緣處於第幾位呢?試問:「剪刀、石頭、布」,你說孰弱孰強?換個角度看,其實誰配合誰都無所謂,處事圓融最重要, 因為─「人緣」將是你的養老基金!
每個看過「心靈捕手」這部電影的人,可能都會有不同的觀感,有的人欣賞的是心理學方面的探討、有的人認同的是它對於人生價值觀的辯證、有的人則趁機窺探了年輕人的迷惘與叛逆。
然而,最教我動容的,反而是片中著墨不多的小部分─友情。男主角最好的朋友知道他有異於常人的天賦和智商,卻整天跟他們一起喝酒鬼混、賣體力打零工,這位朋友不願見他埋沒了自己的天分,於是就對他說:「每天我開車去接你的時候,我都只高興十分鐘。其實我最希望看到的,是有一天我去找你時你已不在這裡,而是到另一個地方,去發揮你的才能、尋找你的夢。我當然希望我們能一直在一起,可是如果二十年後,你還是跟我們一樣只能待在這裡,那我也許會有些恨你!」
電影的最後一幕,男主角果真不告而別,到大都市尋夢去了,他的朋友發現他離開時,那種摻雜了詫異、高興、卻又難掩失落與惆悵的表情;他固然為自己的好友能勇敢追逐理想而感到欣喜,但內心卻未嘗沒有一絲眷戀與不捨,然而他依舊在心裡默默地為他祝福,開著車默默地離去。
有時候,在我們的生命裡,會面臨許多的轉折與低潮,如果沒有朋友在旁鼓勵、扶持,也許就掙脫不開、跨不過去。可是圍繞在身邊的人,又有多少是真正關心、了解你,真心無私地分擔你的榮耀與艱辛?你又能遇到幾個人值得你為他付出這樣的情誼?
老李在公司服務將近二十年了,是一步一腳印,才慢慢爬升到目前主管的職位。新進員工個個學歷傲人,不是碩士就是博士,薪水領得多,職位也比他高。但是做起事來,可不見得比他們這些「資深」員工行。老李老大不服氣,不知不覺以「資深」資格自居,總是問:「是你該配合我?還是我該配合你?」結果老朋友、新朋友一個個遠離他,使他的人緣「盪(down)」到最低點,工作推展也越發力不從心。
「是別人該配合我?還是我得配合別人?」如果這句話是你在職場上的口頭禪,那麼請你也看看下面這一則故事。曾被譽為 全世界最偉大的礦治工程師赫蒙,耶魯大學畢業,又在德國福萊堡修完碩士學位回美國找第一份工作,遇到一位沒有學歷又不相信文憑的大礦主赫斯特。
大礦主對赫蒙說:「我不想錄用你,是因為你是碩士,腦袋裡只裝滿一大堆沒用的理論。我可不需要文縐縐的工程師。」
赫蒙貼近大礦主,說:「倘若你答應不告訴我父親的話,有個秘密我想告訴你。」
大礦主點頭,赫蒙一本正經的說:「其實我在德國什麼也沒學到 ,只是在那裡鬼混了三年。」大礦主笑嘻嘻的說:「好!很好 !你明天就來上吧!」
瞧!人緣就是在這種「萬事互相效應」中產生的。中年朋友「送貴重禮物換交情?」這是短期存款,甚至可能只是即期存款 ;想擁有新員工、老同事的永遠人緣,還是請確實把握以下的 「五不」原則吧:
1.依老不賣老。
2.彈性不固執。
3.幽默不傷人。
4.關心不冷漠。
5.真誠不矯情。
有位心理學家還列出一張人際關係自省表:
1.此人不在,萬事皆休。
2.此人在比較好。
3.此人在與不在都無關緊要。
4.此人不在比較好。
5.此人消失更好。
你的人緣處於第幾位呢?試問:「剪刀、石頭、布」,你說孰弱孰強?換個角度看,其實誰配合誰都無所謂,處事圓融最重要, 因為─「人緣」將是你的養老基金!
每個看過「心靈捕手」這部電影的人,可能都會有不同的觀感,有的人欣賞的是心理學方面的探討、有的人認同的是它對於人生價值觀的辯證、有的人則趁機窺探了年輕人的迷惘與叛逆。
然而,最教我動容的,反而是片中著墨不多的小部分─友情。男主角最好的朋友知道他有異於常人的天賦和智商,卻整天跟他們一起喝酒鬼混、賣體力打零工,這位朋友不願見他埋沒了自己的天分,於是就對他說:「每天我開車去接你的時候,我都只高興十分鐘。其實我最希望看到的,是有一天我去找你時你已不在這裡,而是到另一個地方,去發揮你的才能、尋找你的夢。我當然希望我們能一直在一起,可是如果二十年後,你還是跟我們一樣只能待在這裡,那我也許會有些恨你!」
電影的最後一幕,男主角果真不告而別,到大都市尋夢去了,他的朋友發現他離開時,那種摻雜了詫異、高興、卻又難掩失落與惆悵的表情;他固然為自己的好友能勇敢追逐理想而感到欣喜,但內心卻未嘗沒有一絲眷戀與不捨,然而他依舊在心裡默默地為他祝福,開著車默默地離去。
有時候,在我們的生命裡,會面臨許多的轉折與低潮,如果沒有朋友在旁鼓勵、扶持,也許就掙脫不開、跨不過去。可是圍繞在身邊的人,又有多少是真正關心、了解你,真心無私地分擔你的榮耀與艱辛?你又能遇到幾個人值得你為他付出這樣的情誼?
星期一, 6月 23, 2008
你所給予的,都會回到你身上
不論你傷害誰,就長遠來看,你都是傷害到你自己,或許你現在並沒有覺知,但它一定會繞回來。
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做,這是歷來最偉大的教誨。
不管你對別人做了什麼,那個真正接收的人,並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同理,當你給予他人,當你為別人付出,那個真正獲利的也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某天,小張要去相親,因為沒有看過對方,擔心她長得太醜,於是交代朋友,十分鐘後call他的手機,這樣他就可以藉機遁逃。
到了約會地點之後,小張發現女方驚為天人,於是心想,等一下手機響不要回就好了。
沒想到,美女的手機這時候響了起來,美女聽了兩秒後,對小張說:「對不起,朋友有急事找我,我要先走了……」
※ ※
有一個男人在派對上對男主人說:「今天的美女真多,要是待會兒我泡上一個,你可不可以把樓上的房間借我一用。」
主人說:「那你老婆怎麼辦?」
這人說:「放心,她不會想念我的,我只失縱一下而已。」
主人說:「我不是說這個,我是說十五分鐘前,她才向我借了樓上的房間。」
※ ※
有一個老光棍,他並沒有什麼嗜好,只是喜歡在睡覺前喝一點葡萄酒自娛。然而,他發現這幾天有人偷了他的酒。
他便懷疑偷酒的是他的佣人,於是就把酒倒出來,再裝入他的小便。但裝小便的酒,仍然每天減少。他很不高興的把佣人叫來,責備一番。
「不,我並沒有偷喝」佣人說:「我是想做味道更香更可口的菜給您吃,所以我每天燒菜時,都加了一點在裡面。」
從這三則短文中各位有沒有發現什麼共通之處呢?
沒錯,你怎麼對別人,別人就怎麼對你;你給別人什麼,別人就回報你什麼。說得更白一點就是,你給別人的,其實是給自己的。就像我在前面說過的,不管你丟出去什麼,或是想了、說了、做了什麼,最後都會回到你身上,不是嗎?
你給別人的,其實是給自己
自食惡果的事說都說不完,讓我們再聽下面的故事:
在一家簡陋的酒館裡,正在喝大杯啤酒的李先生,突然覺得內急,他匆匆忙忙站了起來,又想到上廁所時,酒可能被別人偷喝,猶豫一會後,他找到一張紙,寫上「我吐口水在這裡」,把它放在杯子下面,然後才放心的去上廁所。
過了幾分鐘後,李先生回來時,他看到另一張紙寫道:「我也吐了一口在這裡」。
我聽說從前有個人,他很不喜歡喝咖啡,但是他太太並不知道,他從來沒告訴過她。
她非常喜歡喝咖啡,所以每天早上都會順便為他準備一個熱水瓶的咖啡,跟他的便當擺在一起。
他一直都帶著那個便當和熱水瓶去工作,但是因為他很節儉,所以每天晚上都會把那個熱水瓶帶回家,裡面的咖啡完全沒有被動到。
他知道太太很喜歡喝咖啡,為了要省錢,所以當她沒看到的時候,他會將沒有喝的咖啡倒回咖啡壺裡。晚上的時候他會用喝咖啡使他睡不著的理由把它推掉。
就這樣他每天都重複這麼做。有一天,她的太太認識了另一個男人,他們計劃好要毒害他,以獲取巨額的保險金,於是她每天早上都放少量的砒霜在他的熱水瓶裡,日復一日,直到最後她毒死了她自己。
你給別人的,其實是給自己的。你說是不是呢?
你所給予的,都會回到你身上
如果你對人冷淡,別人也會回以冷漠;如果你經常批評別人,你也會接收到許多的批評;如果你總是擺一張臭臉,沒錯,別人也不會給你好臉色。所有你所給予的,都會回到你身上。套句詩人奧登(W.H.Auden)的話:「人受惡意之作弄,必作惡以回報。」如果你陷害別人,哪天你也會遭人陷害。
同樣的道理,當你帶給別人歡樂,你就會得到歡樂;帶給別人祝福,你就會得到別人的祝福;如果你經常讚美別人,不久你也會聽到有人在讚美你,「你給別人的,其實是給自己的」,你讓他人經歷什麼,有一天你也將自己經歷;你怎麼對待你的父母,將來你的孩子也會怎麼對待你。
我想許多人一定聽過,格林童話中有一則關於一位老人和兒子住在一起的故事。老人的耳力已經不行了,眼睛也看不見,顫抖的雙手經常把飯菜洒得滿地,碗也常打破,兒子夫婦倆感到非常厭煩,給老爸爸一付木製碗筷,把他趕到廚房幽暗的角落,不准和大家一起用餐。
有一天,兒子看到自己的兒子用刀片消木頭,他好奇的問孩子要做什麼。結果孩子回答:「我在替你準備將來要用的木碗、木筷。」
從此以後,年老的父親又回到餐桌上吃飯,家人也都非常孝順他。
農夫的哲理
有一個農夫的玉米品種,每年都榮獲最佳產品獎,而他也總是將自己的冠軍種籽,毫不吝惜地分贈給其他農友。
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大方?他說:
「我對別人好,其實是為自己好。風吹著花粉四處飛散,如果鄰家播種的是次等的種籽,在傳粉的過程中,自然會影響我的玉米品質。因此,我很樂意其他農友都播種同一優良品種。」
他的話看似簡單卻深富哲理,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所做的。所以,凡事你希望自己得到的,你必須先讓別人得到。
保證有效的秘方
就像那個農夫一樣,如果你想要得到冠軍的品種,就要給別人冠軍的種籽。你若想被愛,就要先去愛人;你期望被人關心,就要先去關心別人;你要想別人對你好,就要先對別人好。
這是一個保證有效的秘方,可以適用在任何情況。如果你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你就必須先對朋友真心,然後你會發現朋友也開始對你真心;如果你希望快樂,那就去帶給別人快樂,不久你就會發現自己愈來愈快樂。
明白了嗎?我們所能為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去為他人多做點好事。己所欲,施於人。凡你想給予自己的經驗,就給予別人;想別人怎麼對你,就怎麼對待別人。
我的信條是:
世上只有快樂好,
快樂最好的方法是多做好事,
要做好事最好的就是對別人好。
是的,對別人好,就是快樂,也是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做,這是歷來最偉大的教誨。
不管你對別人做了什麼,那個真正接收的人,並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同理,當你給予他人,當你為別人付出,那個真正獲利的也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某天,小張要去相親,因為沒有看過對方,擔心她長得太醜,於是交代朋友,十分鐘後call他的手機,這樣他就可以藉機遁逃。
到了約會地點之後,小張發現女方驚為天人,於是心想,等一下手機響不要回就好了。
沒想到,美女的手機這時候響了起來,美女聽了兩秒後,對小張說:「對不起,朋友有急事找我,我要先走了……」
※ ※
有一個男人在派對上對男主人說:「今天的美女真多,要是待會兒我泡上一個,你可不可以把樓上的房間借我一用。」
主人說:「那你老婆怎麼辦?」
這人說:「放心,她不會想念我的,我只失縱一下而已。」
主人說:「我不是說這個,我是說十五分鐘前,她才向我借了樓上的房間。」
※ ※
有一個老光棍,他並沒有什麼嗜好,只是喜歡在睡覺前喝一點葡萄酒自娛。然而,他發現這幾天有人偷了他的酒。
他便懷疑偷酒的是他的佣人,於是就把酒倒出來,再裝入他的小便。但裝小便的酒,仍然每天減少。他很不高興的把佣人叫來,責備一番。
「不,我並沒有偷喝」佣人說:「我是想做味道更香更可口的菜給您吃,所以我每天燒菜時,都加了一點在裡面。」
從這三則短文中各位有沒有發現什麼共通之處呢?
沒錯,你怎麼對別人,別人就怎麼對你;你給別人什麼,別人就回報你什麼。說得更白一點就是,你給別人的,其實是給自己的。就像我在前面說過的,不管你丟出去什麼,或是想了、說了、做了什麼,最後都會回到你身上,不是嗎?
你給別人的,其實是給自己
自食惡果的事說都說不完,讓我們再聽下面的故事:
在一家簡陋的酒館裡,正在喝大杯啤酒的李先生,突然覺得內急,他匆匆忙忙站了起來,又想到上廁所時,酒可能被別人偷喝,猶豫一會後,他找到一張紙,寫上「我吐口水在這裡」,把它放在杯子下面,然後才放心的去上廁所。
過了幾分鐘後,李先生回來時,他看到另一張紙寫道:「我也吐了一口在這裡」。
我聽說從前有個人,他很不喜歡喝咖啡,但是他太太並不知道,他從來沒告訴過她。
她非常喜歡喝咖啡,所以每天早上都會順便為他準備一個熱水瓶的咖啡,跟他的便當擺在一起。
他一直都帶著那個便當和熱水瓶去工作,但是因為他很節儉,所以每天晚上都會把那個熱水瓶帶回家,裡面的咖啡完全沒有被動到。
他知道太太很喜歡喝咖啡,為了要省錢,所以當她沒看到的時候,他會將沒有喝的咖啡倒回咖啡壺裡。晚上的時候他會用喝咖啡使他睡不著的理由把它推掉。
就這樣他每天都重複這麼做。有一天,她的太太認識了另一個男人,他們計劃好要毒害他,以獲取巨額的保險金,於是她每天早上都放少量的砒霜在他的熱水瓶裡,日復一日,直到最後她毒死了她自己。
你給別人的,其實是給自己的。你說是不是呢?
你所給予的,都會回到你身上
如果你對人冷淡,別人也會回以冷漠;如果你經常批評別人,你也會接收到許多的批評;如果你總是擺一張臭臉,沒錯,別人也不會給你好臉色。所有你所給予的,都會回到你身上。套句詩人奧登(W.H.Auden)的話:「人受惡意之作弄,必作惡以回報。」如果你陷害別人,哪天你也會遭人陷害。
同樣的道理,當你帶給別人歡樂,你就會得到歡樂;帶給別人祝福,你就會得到別人的祝福;如果你經常讚美別人,不久你也會聽到有人在讚美你,「你給別人的,其實是給自己的」,你讓他人經歷什麼,有一天你也將自己經歷;你怎麼對待你的父母,將來你的孩子也會怎麼對待你。
我想許多人一定聽過,格林童話中有一則關於一位老人和兒子住在一起的故事。老人的耳力已經不行了,眼睛也看不見,顫抖的雙手經常把飯菜洒得滿地,碗也常打破,兒子夫婦倆感到非常厭煩,給老爸爸一付木製碗筷,把他趕到廚房幽暗的角落,不准和大家一起用餐。
有一天,兒子看到自己的兒子用刀片消木頭,他好奇的問孩子要做什麼。結果孩子回答:「我在替你準備將來要用的木碗、木筷。」
從此以後,年老的父親又回到餐桌上吃飯,家人也都非常孝順他。
農夫的哲理
有一個農夫的玉米品種,每年都榮獲最佳產品獎,而他也總是將自己的冠軍種籽,毫不吝惜地分贈給其他農友。
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大方?他說:
「我對別人好,其實是為自己好。風吹著花粉四處飛散,如果鄰家播種的是次等的種籽,在傳粉的過程中,自然會影響我的玉米品質。因此,我很樂意其他農友都播種同一優良品種。」
他的話看似簡單卻深富哲理,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所做的。所以,凡事你希望自己得到的,你必須先讓別人得到。
保證有效的秘方
就像那個農夫一樣,如果你想要得到冠軍的品種,就要給別人冠軍的種籽。你若想被愛,就要先去愛人;你期望被人關心,就要先去關心別人;你要想別人對你好,就要先對別人好。
這是一個保證有效的秘方,可以適用在任何情況。如果你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你就必須先對朋友真心,然後你會發現朋友也開始對你真心;如果你希望快樂,那就去帶給別人快樂,不久你就會發現自己愈來愈快樂。
明白了嗎?我們所能為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去為他人多做點好事。己所欲,施於人。凡你想給予自己的經驗,就給予別人;想別人怎麼對你,就怎麼對待別人。
我的信條是:
世上只有快樂好,
快樂最好的方法是多做好事,
要做好事最好的就是對別人好。
是的,對別人好,就是快樂,也是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婚姻的七個階段
今年二月份的英文版讀者文摘,有篇文章介紹了「婚姻的七個階段The Seven
Stages of Marriage」這本書,此書為Sari Harrar和Rita DeMaria 兩位博士所寫
,看了一下覺得很有趣,也頗有道理。
雖然愛情沒有固定公式,每段皆有其特質與樣貌,但綜合地來說,愛情就像人
生一樣,總有嬰兒期、少年期、中年期及老年期。
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體會,每個時期不僅有各自的收穫與感悟,也有其煩惱與
苦處。
階段一:熱情期 Passion
激情蜜月期,浪漫與魅力至上,讓男女雙方託付終身,互許未來,這個時候優
點會被放大,對缺點則暫時視而不見,再白話點,此階段「母豬可賽貂蟬」。
(這是愛情開始的階段,情書、電影、逛街、相依看夕陽、牽手吹海風,甜蜜
與期待,充滿了每一天。)
階段二:了解期 Realization
失望與衝突,是這個階段的特徵,也是雙方的挑戰,如何解決呢?互相體諒,
一起努力,為了長遠的未來鋪好基礎,各退一步海闊天空啦。
(體會到原來對方缺點也很多,是期待與現實拉近磨合的時期,是學習包容妥
協的黃金期。)
階段三:反抗期 Rebellion
個人的利益與共同的利益互相拉扯,各自都有考量與立場,莫名地會有逃避退
出的念頭,關鍵是:要在「一味地逃開」和「真正做自己」之間劃分清楚,前者對
愛情有危害,但後者是健康的。
(我想這階段是婚姻愛情的撞牆期,很多情侶或夫妻往往過不了這關,愛情就
此夭折,可惜之至。)
階段四:合作期 Cooperation
在此階段,愛情意味著經濟管理、開拓事業、生育小孩。從情人晉身夫妻,再
提升到為人父母,這過程可能跌跌撞撞,但互相扶持合作讓關係更穩固。
(在替未來打好基礎,此階段兩人齊心協力,設定共同目標,為了美好的未來
一起奮鬥,愛情也在此階段更加深入,慢慢轉化成親情。)
階段五:重溫期 Reunion
當小孩都已漸漸長大懂事,理想中的夫妻雙方要做些什麼呢?重溫兩人世界與
找回當初的感動,可以手牽手散步,騎車兜兜風,但這目標可能不容易達到,因為
熱情需要重新點燃,期待也需要再次啟動。
(二度蜜月期,但需要讓退化得差不多的浪漫細胞再次活耀起來,需要細心與
貼心地經營,此時的浪漫不再是天長地久轟轟烈烈之誓約,而是笑著細數從前的默
契。)
階段六:爆炸期 Explosion
工作危機、健康問題、家人的病痛與死亡,這些煩惱可能如潮水般翻天覆地而
至,這時候,婚姻可以是寬慰的源頭,也可能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四五十歲的人,我覺得就像夾心餅乾一樣,此階段上有雙親的健康問題要操
心,下有小孩的學業與事業要費心,擔心兩老又要教育孩子,自己可能又得面對一
連串的中年危機,真的是要堅強阿!)
階段七:圓滿期 Completion
幾十年共同的婚姻生活,讓兩人到達了更高的幸福,相遇、相識、相知、相惜
、相依,無語的默契是愛情的意涵,陪伴則是最美好的回饋。
(老夫老妻,一句簡單的日常對話,一個眼神或微笑都是浪漫,不用再熱情擁
抱與親吻,正所謂無招勝有招,到頭來愛情種種盡在不言中,甚至不需強調愛情二
字,兩人早已是共生的存在體。)
其實,既然為社會心理博士所研究、歸納整理出來的婚姻歷程,這七個階段自
有其可信度與真實性,但更多的時候是,七個階段的一些特徵是交融混合在一起的
。
例如,合作期或是爆炸期的男女雙方也能重溫浪漫,尋找當初愛情的感動,熱
情期也不見得就沒有反抗與衝突。
所以我會覺得,這七個階段只是概略性廣泛性的分類,男女相處,關鍵的關鍵
,還是在於良好的溝通,與理念的一致,加上有默契的包容與體諒,還有堅持再堅
持的決心和毅力,相信每一段感情都能有美好的結局。
不過講老實話,說得容易做的難,不管怎樣,無論你是正處在愛情中或是在等
待著愛情,都要加油阿,好好地培養相處的智慧,修練相處的默契。
愛情,讓人學會愛別人,也愛自己,學會如何奉獻付出,如何收穫果實,愛情
讓人堅強使人勇敢,愛情讓人生更加圓滿。
Stages of Marriage」這本書,此書為Sari Harrar和Rita DeMaria 兩位博士所寫
,看了一下覺得很有趣,也頗有道理。
雖然愛情沒有固定公式,每段皆有其特質與樣貌,但綜合地來說,愛情就像人
生一樣,總有嬰兒期、少年期、中年期及老年期。
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體會,每個時期不僅有各自的收穫與感悟,也有其煩惱與
苦處。
階段一:熱情期 Passion
激情蜜月期,浪漫與魅力至上,讓男女雙方託付終身,互許未來,這個時候優
點會被放大,對缺點則暫時視而不見,再白話點,此階段「母豬可賽貂蟬」。
(這是愛情開始的階段,情書、電影、逛街、相依看夕陽、牽手吹海風,甜蜜
與期待,充滿了每一天。)
階段二:了解期 Realization
失望與衝突,是這個階段的特徵,也是雙方的挑戰,如何解決呢?互相體諒,
一起努力,為了長遠的未來鋪好基礎,各退一步海闊天空啦。
(體會到原來對方缺點也很多,是期待與現實拉近磨合的時期,是學習包容妥
協的黃金期。)
階段三:反抗期 Rebellion
個人的利益與共同的利益互相拉扯,各自都有考量與立場,莫名地會有逃避退
出的念頭,關鍵是:要在「一味地逃開」和「真正做自己」之間劃分清楚,前者對
愛情有危害,但後者是健康的。
(我想這階段是婚姻愛情的撞牆期,很多情侶或夫妻往往過不了這關,愛情就
此夭折,可惜之至。)
階段四:合作期 Cooperation
在此階段,愛情意味著經濟管理、開拓事業、生育小孩。從情人晉身夫妻,再
提升到為人父母,這過程可能跌跌撞撞,但互相扶持合作讓關係更穩固。
(在替未來打好基礎,此階段兩人齊心協力,設定共同目標,為了美好的未來
一起奮鬥,愛情也在此階段更加深入,慢慢轉化成親情。)
階段五:重溫期 Reunion
當小孩都已漸漸長大懂事,理想中的夫妻雙方要做些什麼呢?重溫兩人世界與
找回當初的感動,可以手牽手散步,騎車兜兜風,但這目標可能不容易達到,因為
熱情需要重新點燃,期待也需要再次啟動。
(二度蜜月期,但需要讓退化得差不多的浪漫細胞再次活耀起來,需要細心與
貼心地經營,此時的浪漫不再是天長地久轟轟烈烈之誓約,而是笑著細數從前的默
契。)
階段六:爆炸期 Explosion
工作危機、健康問題、家人的病痛與死亡,這些煩惱可能如潮水般翻天覆地而
至,這時候,婚姻可以是寬慰的源頭,也可能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四五十歲的人,我覺得就像夾心餅乾一樣,此階段上有雙親的健康問題要操
心,下有小孩的學業與事業要費心,擔心兩老又要教育孩子,自己可能又得面對一
連串的中年危機,真的是要堅強阿!)
階段七:圓滿期 Completion
幾十年共同的婚姻生活,讓兩人到達了更高的幸福,相遇、相識、相知、相惜
、相依,無語的默契是愛情的意涵,陪伴則是最美好的回饋。
(老夫老妻,一句簡單的日常對話,一個眼神或微笑都是浪漫,不用再熱情擁
抱與親吻,正所謂無招勝有招,到頭來愛情種種盡在不言中,甚至不需強調愛情二
字,兩人早已是共生的存在體。)
其實,既然為社會心理博士所研究、歸納整理出來的婚姻歷程,這七個階段自
有其可信度與真實性,但更多的時候是,七個階段的一些特徵是交融混合在一起的
。
例如,合作期或是爆炸期的男女雙方也能重溫浪漫,尋找當初愛情的感動,熱
情期也不見得就沒有反抗與衝突。
所以我會覺得,這七個階段只是概略性廣泛性的分類,男女相處,關鍵的關鍵
,還是在於良好的溝通,與理念的一致,加上有默契的包容與體諒,還有堅持再堅
持的決心和毅力,相信每一段感情都能有美好的結局。
不過講老實話,說得容易做的難,不管怎樣,無論你是正處在愛情中或是在等
待著愛情,都要加油阿,好好地培養相處的智慧,修練相處的默契。
愛情,讓人學會愛別人,也愛自己,學會如何奉獻付出,如何收穫果實,愛情
讓人堅強使人勇敢,愛情讓人生更加圓滿。
不要去在乎的24件事~~卡內基
1. 放棄
把握的反面就是放棄,選擇了一個機會,就等於放棄了其他所有的可能
當新的機會擺在面前的時候,敢於放棄已經獲得的一切,這不是功虧一簣,
這不是半途而廢, 這是為了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2.失戀
不是不在乎,是在乎不起。三十歲前最怕失去的不是已經擁有的東西,而是夢想。
愛情如果只是一個過程,那麼正是這個年齡應當經歷的,如果要承擔結果,
三十歲以後,可能會更有能力,更有資格。
3.離婚
一位三十八歲的女友與老公結婚十五年,冷戰十三年,終於分手。
她說:「如果說後來不願意離婚是為了孩子,那他第一次提出離婚我沒有同意,
現在想來真不知道為什麼。如果那個時候早分手,我的生活絕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現在再重新開始,總覺得一切都晚了。」
4.漂泊
漂泊不是一種不幸,而是一種資格。趁著沒有家室拖累,趁著身體健康此時不飄何時
飄?
當然,漂泊的不一定是身體,也許只是幻想和夢境。
新世紀的時尚領袖是飄一代,渴望漂泊的人惟一不飄的是那顆心。
5.失業
三十歲以前就嘗到失業的滋味當然是一件不幸的事,但不一定是壞事。
三十歲之前就過早地固定在一個職業上終此一生也許才是最大的不幸。
失業也許讓你想起埋藏很久而塵封的夢想,也許會喚醒連你自己都從未知道的潛能。
也許你本來就沒什麼夢想,這時候也會逼著你去做夢。
6.時尚
不要追趕時尚。按說青年人應該是最時尚的,但是獨立思考和個性生活更重要。
在這個物質社會,其實對時尚的追求早已經成為對金錢的追求。今天,時尚是物欲和世
俗的同義語。
7.格調
有格調要滿足四大要件:智慧、素養、自信和金錢。
格調就是把「高尚」理解成穿著、氣質、愛好的品味和室內裝潢。
也就是大老粗只會表現談吐的庸俗。
8.評價
我們最不應該做出的犧牲就是因為別人的評價而改變自我
因為那些對你指手畫腳的人自己也不知道他們遵從的規則是什麼。
千萬不要只遵從規矩做事,規矩還在創造之中,要根據自己的判斷做每一件事,雖然這
樣會麻煩一點。
9.幼稚
不要怕人說我們幼稚,這正說明你還年輕,還充滿活力。
「成熟」是個嚇人的詞兒,也是個害人的詞兒。成熟和幼稚是對一個人最大而無當、最
不負責任、最沒用的概括。
10.不適應
在一首搖滾有這麼一句:「這個城市改變了我,這個城市不需要我 」
不要盲目地適應你生存的環境,因為很可能這環境自身已經不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了。
11.失敗
我的老師曾經跟我說,一個人起碼要在感情上失戀一次,在事業上失敗一次,
在選擇上失誤一次,才能長大。失敗來得越早越好,要是三四十歲後再經歷失敗,有些
事很可能就來不及了。
1 2 .失意
包括感情上的,事業上的
過分在乎失意的感受,不是拿命運的捉弄來捉弄自己,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1 3 .缺陷
也許你個子矮,也許你長得不好看,也許你的嗓音像唐老鴨……
那麼你的優勢就是你不會被自己表面的淺薄的亮點所耽擱,
少花一些時間,少走一些彎,直接發現你內在的優勢,直接挖掘自己深層的潛能。
1 4 .誤會
如果出於惡意,那麼解釋也沒有用;如果出於善意,就不需要解釋。
專門說到「誤 會」倒不是因為一個人在三十歲之前被人誤會的時候更多,
而是這個年齡的人想不開 的時候更多。
15 .謠言
這是一種傳染病,沉默是最好的疫苗。除非你能找出傳染源,否則解釋恰恰會成為病毒
傳播最理想的條件。
16 .瘋狂
這是年輕人最好的心理調適,只能說明你精力旺盛,身心健康。
說你「瘋狂」是某些生活壓抑、心力交瘁的中老年人惡意的評價,
他們就像一部年久修的機器,最需要調適,但只能微調,一次大修就會讓他們完全報
廢。
17 .穩定
三十歲之前就在乎穩定的生活,那只有兩種可能,要麼就是中了彩票,要麼就是未老先
衰。
18 .壓力
中年人能夠承受多大壓力檢驗的是他的韌性;
年輕人能承受多大壓力,煥發的是他的潛能
19 出國
也許是個機會,也許是個陷阱。除非從考大學的那一刻你就抱著這個目標,
否則,對待出國的態度應該像對待愛情一樣,努力爭取,成敗隨緣
2 0 .薪水
在三十歲 之 前,機會比金錢重要,事業比金錢重要,將來比金錢重要。
對多數人來說,三十歲之前幹事業的首要目標絕不是掙錢,而是掙未來
2 1 .存款
這倒不一定是因為我們錢少,年輕人現在誰都知道錢是有生命的。
做今天的事,花明天的錢;也可以拿錢去投資,拿錢去「充電」。
錢只有在它流通的過程中才是錢,否則只是一疊世界上質量最好的廢紙
2 2 .房子
除非你買房子是為了升值,要麼就是你結婚了。
房子是都市生活的寓言,這個寓言不應該過早的和我們相關。
2 3 .年齡
女孩子一過二十五就開始隱瞞自己的年齡,其實大可不必。
現在青年期都延遲到四十五歲了
2 4 .在乎
這是一種拿不起、放不下的心態,它的反面不是放棄,而是天馬行空,自由自在,永遠
保持革命樂觀
_______________我是分格線_____________
為了怕跟上帖一樣有某方面狂熱妄想症的人亂吠所以先貼一下作者簡介
卡內基:全名是 戴爾 · 卡內基 (Dale Carnegie)
1880年11月24日,Dale Carnegie誕生於美國密蘇裏州瑪麗維爾附近的一個小市鎮
卡內基在童年時代受到他母親很大影響。母親生性樂觀,百折不撓。
長大後他曾是一個不名一文的推銷員,一個四處碰壁的蹩腳演員,一個因交不起房租而差點流落街頭的窮小子,但同時他又是一個沒有念完大學卻擁有博士頭銜的人,一個在全世界擁有無數讀者的暢銷書作家,一個超級演講大師和心理學家
卡內基從自身的經驗出發,經過千錘百鍊的試驗,在溝通和人際關係上,提出了九條法則,只要你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由內到外具體實踐,就能把把自己變成一個受人喜愛、有影響力的人。 這九條法則分別是:
一、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
二、給予真誠的讚賞和感謝。
三、引發他人心中的渴望。
四、真誠地關心他人。
五、經常微笑。
六、記得他人的名字。
七、聆聽。鼓勵他人多談自己的事。
八、談論他人感興趣的話題。
九、衷心讓別人覺得他很重要。
這九條法則看起來不難,但是要落實在每一天的人際互動上,既不能速成,做起來也不輕鬆,但是最後產成的結果,並能讓你「贏在影響力」。
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一日,Dale Carnegie過世。
一個死了半個世紀仍然聲名顯赫的人
把握的反面就是放棄,選擇了一個機會,就等於放棄了其他所有的可能
當新的機會擺在面前的時候,敢於放棄已經獲得的一切,這不是功虧一簣,
這不是半途而廢, 這是為了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2.失戀
不是不在乎,是在乎不起。三十歲前最怕失去的不是已經擁有的東西,而是夢想。
愛情如果只是一個過程,那麼正是這個年齡應當經歷的,如果要承擔結果,
三十歲以後,可能會更有能力,更有資格。
3.離婚
一位三十八歲的女友與老公結婚十五年,冷戰十三年,終於分手。
她說:「如果說後來不願意離婚是為了孩子,那他第一次提出離婚我沒有同意,
現在想來真不知道為什麼。如果那個時候早分手,我的生活絕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現在再重新開始,總覺得一切都晚了。」
4.漂泊
漂泊不是一種不幸,而是一種資格。趁著沒有家室拖累,趁著身體健康此時不飄何時
飄?
當然,漂泊的不一定是身體,也許只是幻想和夢境。
新世紀的時尚領袖是飄一代,渴望漂泊的人惟一不飄的是那顆心。
5.失業
三十歲以前就嘗到失業的滋味當然是一件不幸的事,但不一定是壞事。
三十歲之前就過早地固定在一個職業上終此一生也許才是最大的不幸。
失業也許讓你想起埋藏很久而塵封的夢想,也許會喚醒連你自己都從未知道的潛能。
也許你本來就沒什麼夢想,這時候也會逼著你去做夢。
6.時尚
不要追趕時尚。按說青年人應該是最時尚的,但是獨立思考和個性生活更重要。
在這個物質社會,其實對時尚的追求早已經成為對金錢的追求。今天,時尚是物欲和世
俗的同義語。
7.格調
有格調要滿足四大要件:智慧、素養、自信和金錢。
格調就是把「高尚」理解成穿著、氣質、愛好的品味和室內裝潢。
也就是大老粗只會表現談吐的庸俗。
8.評價
我們最不應該做出的犧牲就是因為別人的評價而改變自我
因為那些對你指手畫腳的人自己也不知道他們遵從的規則是什麼。
千萬不要只遵從規矩做事,規矩還在創造之中,要根據自己的判斷做每一件事,雖然這
樣會麻煩一點。
9.幼稚
不要怕人說我們幼稚,這正說明你還年輕,還充滿活力。
「成熟」是個嚇人的詞兒,也是個害人的詞兒。成熟和幼稚是對一個人最大而無當、最
不負責任、最沒用的概括。
10.不適應
在一首搖滾有這麼一句:「這個城市改變了我,這個城市不需要我 」
不要盲目地適應你生存的環境,因為很可能這環境自身已經不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了。
11.失敗
我的老師曾經跟我說,一個人起碼要在感情上失戀一次,在事業上失敗一次,
在選擇上失誤一次,才能長大。失敗來得越早越好,要是三四十歲後再經歷失敗,有些
事很可能就來不及了。
1 2 .失意
包括感情上的,事業上的
過分在乎失意的感受,不是拿命運的捉弄來捉弄自己,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1 3 .缺陷
也許你個子矮,也許你長得不好看,也許你的嗓音像唐老鴨……
那麼你的優勢就是你不會被自己表面的淺薄的亮點所耽擱,
少花一些時間,少走一些彎,直接發現你內在的優勢,直接挖掘自己深層的潛能。
1 4 .誤會
如果出於惡意,那麼解釋也沒有用;如果出於善意,就不需要解釋。
專門說到「誤 會」倒不是因為一個人在三十歲之前被人誤會的時候更多,
而是這個年齡的人想不開 的時候更多。
15 .謠言
這是一種傳染病,沉默是最好的疫苗。除非你能找出傳染源,否則解釋恰恰會成為病毒
傳播最理想的條件。
16 .瘋狂
這是年輕人最好的心理調適,只能說明你精力旺盛,身心健康。
說你「瘋狂」是某些生活壓抑、心力交瘁的中老年人惡意的評價,
他們就像一部年久修的機器,最需要調適,但只能微調,一次大修就會讓他們完全報
廢。
17 .穩定
三十歲之前就在乎穩定的生活,那只有兩種可能,要麼就是中了彩票,要麼就是未老先
衰。
18 .壓力
中年人能夠承受多大壓力檢驗的是他的韌性;
年輕人能承受多大壓力,煥發的是他的潛能
19 出國
也許是個機會,也許是個陷阱。除非從考大學的那一刻你就抱著這個目標,
否則,對待出國的態度應該像對待愛情一樣,努力爭取,成敗隨緣
2 0 .薪水
在三十歲 之 前,機會比金錢重要,事業比金錢重要,將來比金錢重要。
對多數人來說,三十歲之前幹事業的首要目標絕不是掙錢,而是掙未來
2 1 .存款
這倒不一定是因為我們錢少,年輕人現在誰都知道錢是有生命的。
做今天的事,花明天的錢;也可以拿錢去投資,拿錢去「充電」。
錢只有在它流通的過程中才是錢,否則只是一疊世界上質量最好的廢紙
2 2 .房子
除非你買房子是為了升值,要麼就是你結婚了。
房子是都市生活的寓言,這個寓言不應該過早的和我們相關。
2 3 .年齡
女孩子一過二十五就開始隱瞞自己的年齡,其實大可不必。
現在青年期都延遲到四十五歲了
2 4 .在乎
這是一種拿不起、放不下的心態,它的反面不是放棄,而是天馬行空,自由自在,永遠
保持革命樂觀
_______________我是分格線_____________
為了怕跟上帖一樣有某方面狂熱妄想症的人亂吠所以先貼一下作者簡介
卡內基:全名是 戴爾 · 卡內基 (Dale Carnegie)
1880年11月24日,Dale Carnegie誕生於美國密蘇裏州瑪麗維爾附近的一個小市鎮
卡內基在童年時代受到他母親很大影響。母親生性樂觀,百折不撓。
長大後他曾是一個不名一文的推銷員,一個四處碰壁的蹩腳演員,一個因交不起房租而差點流落街頭的窮小子,但同時他又是一個沒有念完大學卻擁有博士頭銜的人,一個在全世界擁有無數讀者的暢銷書作家,一個超級演講大師和心理學家
卡內基從自身的經驗出發,經過千錘百鍊的試驗,在溝通和人際關係上,提出了九條法則,只要你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由內到外具體實踐,就能把把自己變成一個受人喜愛、有影響力的人。 這九條法則分別是:
一、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
二、給予真誠的讚賞和感謝。
三、引發他人心中的渴望。
四、真誠地關心他人。
五、經常微笑。
六、記得他人的名字。
七、聆聽。鼓勵他人多談自己的事。
八、談論他人感興趣的話題。
九、衷心讓別人覺得他很重要。
這九條法則看起來不難,但是要落實在每一天的人際互動上,既不能速成,做起來也不輕鬆,但是最後產成的結果,並能讓你「贏在影響力」。
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一日,Dale Carnegie過世。
一個死了半個世紀仍然聲名顯赫的人
懂得什麼時候不要說話,是一種智慧
每個戀人和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經濟上的危機。
如果你的家人精明一世、糊塗一時,運氣不好被倒會,
或為朋友作保受牽連,你當然也會跟著不開心,
但懂的相處之道的人,自然得避免在這時製造雙方的裂痕,不該有話直說的埋怨道:
「我早就知道,你這麼貪財一定會遭到報應!」
或
「我早就告訴你那個人不可靠了,你偏要相信他,這下好了吧,知道我的話是對的了吧?」
這些話比直截了當罵「你這個白癡!」更難聽。
這時候沉默是最好的支持,其實犯錯者本身必然從失敗中的到教訓,不必再送給他一頓鞭子。
對方在度過難關以後,會終身感激你的支持。
甚至,你什麼都沒做,他也會對你感激涕零的。
懂得什麼時候不要說話,是一種智慧。
當朋友也是一樣。
在別人哀慟欲絕的時候,你還要追根究底,
就像人家的傷疤好不容易在結痂,你還來撥人家的痂。
最好的安慰是無言的微笑,和傾聽。
有智慧的父母也是孩子福份。
在英國遊學的時候,住宿家庭隔壁就住了一對很有智慧的夫妻。
他們剛好度過七年之癢。
有一次我在院子看書,目睹隔壁院子發生的事情。
布朗先生正在教他五歲的兒子安迪使用剪草機,父子兩剪得正高興時,父親進門去接電話。
接著我看到一幕慘劇;
五歲的安迪把剪草機推向父親最愛的鬱金香花園,不一會,已經有兩公尺長的花圃糟殃。
布朗先生出來,鐵青著一張臉。眼看他的拳頭已經高高的舉起......
忽然,布朗太太出來了,她看見滿目狼藉的花圃,馬上知明白發生了什麼事。
她小聲、溫柔地對先生笑道:「喂,我們現在人生最大的幸福是養孩子,不是在養鬱金香。」
三秒鐘後,他們交換一個吻,一切歸於平靜。
我把這個故事告訴好友,她是個家庭主婦。後來她告訴我,很感激我跟她說這個故事。
「以前孩子打破東西,我少不了罵他兩聲,
現在我會告訴自己,對我重要的是孩子,不是碗。
哪個小孩在成長過程不會打破東西呢?」
情緒智商高的人懂得分輕重。
如果你真的珍視感情的價值,就該懂得在他倒霉的時候施小惠。
也許我們都沒有聰明到「一句解千愁」的地步。
但傾聽卻是人人做得到的施恩行為。
傾聽,常比替他義憤填膺或替他擔起一切聰明一百倍。
如果你的家人精明一世、糊塗一時,運氣不好被倒會,
或為朋友作保受牽連,你當然也會跟著不開心,
但懂的相處之道的人,自然得避免在這時製造雙方的裂痕,不該有話直說的埋怨道:
「我早就知道,你這麼貪財一定會遭到報應!」
或
「我早就告訴你那個人不可靠了,你偏要相信他,這下好了吧,知道我的話是對的了吧?」
這些話比直截了當罵「你這個白癡!」更難聽。
這時候沉默是最好的支持,其實犯錯者本身必然從失敗中的到教訓,不必再送給他一頓鞭子。
對方在度過難關以後,會終身感激你的支持。
甚至,你什麼都沒做,他也會對你感激涕零的。
懂得什麼時候不要說話,是一種智慧。
當朋友也是一樣。
在別人哀慟欲絕的時候,你還要追根究底,
就像人家的傷疤好不容易在結痂,你還來撥人家的痂。
最好的安慰是無言的微笑,和傾聽。
有智慧的父母也是孩子福份。
在英國遊學的時候,住宿家庭隔壁就住了一對很有智慧的夫妻。
他們剛好度過七年之癢。
有一次我在院子看書,目睹隔壁院子發生的事情。
布朗先生正在教他五歲的兒子安迪使用剪草機,父子兩剪得正高興時,父親進門去接電話。
接著我看到一幕慘劇;
五歲的安迪把剪草機推向父親最愛的鬱金香花園,不一會,已經有兩公尺長的花圃糟殃。
布朗先生出來,鐵青著一張臉。眼看他的拳頭已經高高的舉起......
忽然,布朗太太出來了,她看見滿目狼藉的花圃,馬上知明白發生了什麼事。
她小聲、溫柔地對先生笑道:「喂,我們現在人生最大的幸福是養孩子,不是在養鬱金香。」
三秒鐘後,他們交換一個吻,一切歸於平靜。
我把這個故事告訴好友,她是個家庭主婦。後來她告訴我,很感激我跟她說這個故事。
「以前孩子打破東西,我少不了罵他兩聲,
現在我會告訴自己,對我重要的是孩子,不是碗。
哪個小孩在成長過程不會打破東西呢?」
情緒智商高的人懂得分輕重。
如果你真的珍視感情的價值,就該懂得在他倒霉的時候施小惠。
也許我們都沒有聰明到「一句解千愁」的地步。
但傾聽卻是人人做得到的施恩行為。
傾聽,常比替他義憤填膺或替他擔起一切聰明一百倍。
【勞苦功高不會讓你住豪宅!】
相信「付出=收穫」的人,另一個盲點就是,覺得自己比別人認真努力,就一定會比別人得到更多。
常常聽很多人抱怨,自己明明很努力、很認真,別人都下班了,他還留在公司處理事情,一天到晚忙得要死,卻一點都不受重視,連一個行政助理的薪水都比他高,這樣到底是為誰辛苦、為誰忙?
我想,這些人應該還沒有搞清楚,現在已經不是當「苦勞」就有錢賺的時代了,現在大家在意的,是你的表現有沒有符合「加薪鐵三角」
【加薪鐵三角的六大類型】
所謂的加薪鐵三角,指的就是「態度」、「不可替代性」和「貢獻度」三者間,是否達到讓公司滿意的平衡地步?以及最重要的,你的內心有沒有一股自願「向上提升的動力」? 這股向上提升的動力,是讓鐵三角完備的必要支撐力,如果少了這股力量,鐵三角必定無法長久穩固。
每一個員工如果想知道自己能不能在公司順利活下去,只要問自己四個問題就好:我的工作態度好不好?我的不可替代性高不高?我的貢獻度足不足夠?以及,我有沒有強烈向上提升的渴望?
一般來說,除了身為基礎的「向上提升的動力」是必備條件外,在這個鐵三角中,員工如果有兩個以上的項目突出,主管就不太會對你做出不善的舉動;相反的,如果少於兩項,恐怕就得萬分小心。
不過這種「二分法」當然不是絕對,我大致將職場人才做了以下六種分類:
1.保值型:不可替代性高、貢獻度高、態度好。這類型的人比較有自己的主張,邏輯性強,同時擅長溝通協調,是公司的最愛。
2.潛力型:不可替代性高、貢獻度低、態度好。這類型的人雖然眼前沒有什麼貢獻,只要主管知人善任,將他放在恰當的位置上,他很快就可以發揮最佳產值。
3.拿翹型:不可替代性高、貢獻度高、態度差。這類型的人總讓老闆又愛又恨,你可以說他恃寵而驕,偏偏公司少了他就如同少一塊肉,讓老闆只能怨嘆是不是上輩子欠他的。
4.籌碼型:不可替代性低、貢獻度高、態度好。不可替代性低,表示滿街都是可以做相同工作的人,可是這類型的人卻能在職務上做得比別人更亮眼。大家都知道,現在業務滿街跑,但如果沒有這些業務的高度貢獻,公司營運恐怕會大受影響。
5.奴才型:不可替代性低、貢獻度低、態度好。這樣的人簡單來說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平常既沒貢獻,又沒有特別的技能,偏偏總是陪著一張認真的笑臉,讓人想宰都宰不下去。不過這樣的人如果不懂得充實自己,遲早會成為被宰一族。
6.必死型:貢獻度低、態度差。眼尖的人一定已經發現,這類型的人我只提到兩點,因為,要是這兩樣都做不好,不管他的不可替代性有多高,公司都不會容忍他的。
【利用 SOP+ 補足鐵三角】
雖然我們都聽過顧客至上,但對於這些重複做相同工作的人,因為他們都已經太習慣 SOP 的流程,習慣同一種處理事情的模式,也就習慣把顧客都當成同一種人,用相同模式去服務。
這樣的處理方式雖然能使流程順暢,卻將自己帶向鐵三角的底端,不但讓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和貢獻度變低,態度也愈來愈差。用這種心態工作的人,沒被踢走就萬幸了,根本別期待加薪、住豪宅。
類似這樣的被動工作,雖然沒有太多選擇權,也沒有太多表現的機會,但其實只要能用點心、多一點思考,做到 SOP+,就能馬上突破這種困境。
例如,我之前到一家公司洽談等候時,總機小姐雖然忙著接電話,但每一個空檔都會抬頭注視著我,輕輕微笑點頭;當我要進辦公室時,還不忘提醒我注意門檻。這些當然都是 SOP 中不會提到的小事,卻讓我有受重視的感覺,心中對這家公司的印象也大大提升。事實上,當一個看似奴才型的員工,開始能為公司提高分數時,他的貢獻度就已經大幅增加,也開始邁往上一個階層……《本文節錄自SOP+》
常常聽很多人抱怨,自己明明很努力、很認真,別人都下班了,他還留在公司處理事情,一天到晚忙得要死,卻一點都不受重視,連一個行政助理的薪水都比他高,這樣到底是為誰辛苦、為誰忙?
我想,這些人應該還沒有搞清楚,現在已經不是當「苦勞」就有錢賺的時代了,現在大家在意的,是你的表現有沒有符合「加薪鐵三角」
【加薪鐵三角的六大類型】
所謂的加薪鐵三角,指的就是「態度」、「不可替代性」和「貢獻度」三者間,是否達到讓公司滿意的平衡地步?以及最重要的,你的內心有沒有一股自願「向上提升的動力」? 這股向上提升的動力,是讓鐵三角完備的必要支撐力,如果少了這股力量,鐵三角必定無法長久穩固。
每一個員工如果想知道自己能不能在公司順利活下去,只要問自己四個問題就好:我的工作態度好不好?我的不可替代性高不高?我的貢獻度足不足夠?以及,我有沒有強烈向上提升的渴望?
一般來說,除了身為基礎的「向上提升的動力」是必備條件外,在這個鐵三角中,員工如果有兩個以上的項目突出,主管就不太會對你做出不善的舉動;相反的,如果少於兩項,恐怕就得萬分小心。
不過這種「二分法」當然不是絕對,我大致將職場人才做了以下六種分類:
1.保值型:不可替代性高、貢獻度高、態度好。這類型的人比較有自己的主張,邏輯性強,同時擅長溝通協調,是公司的最愛。
2.潛力型:不可替代性高、貢獻度低、態度好。這類型的人雖然眼前沒有什麼貢獻,只要主管知人善任,將他放在恰當的位置上,他很快就可以發揮最佳產值。
3.拿翹型:不可替代性高、貢獻度高、態度差。這類型的人總讓老闆又愛又恨,你可以說他恃寵而驕,偏偏公司少了他就如同少一塊肉,讓老闆只能怨嘆是不是上輩子欠他的。
4.籌碼型:不可替代性低、貢獻度高、態度好。不可替代性低,表示滿街都是可以做相同工作的人,可是這類型的人卻能在職務上做得比別人更亮眼。大家都知道,現在業務滿街跑,但如果沒有這些業務的高度貢獻,公司營運恐怕會大受影響。
5.奴才型:不可替代性低、貢獻度低、態度好。這樣的人簡單來說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平常既沒貢獻,又沒有特別的技能,偏偏總是陪著一張認真的笑臉,讓人想宰都宰不下去。不過這樣的人如果不懂得充實自己,遲早會成為被宰一族。
6.必死型:貢獻度低、態度差。眼尖的人一定已經發現,這類型的人我只提到兩點,因為,要是這兩樣都做不好,不管他的不可替代性有多高,公司都不會容忍他的。
【利用 SOP+ 補足鐵三角】
雖然我們都聽過顧客至上,但對於這些重複做相同工作的人,因為他們都已經太習慣 SOP 的流程,習慣同一種處理事情的模式,也就習慣把顧客都當成同一種人,用相同模式去服務。
這樣的處理方式雖然能使流程順暢,卻將自己帶向鐵三角的底端,不但讓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和貢獻度變低,態度也愈來愈差。用這種心態工作的人,沒被踢走就萬幸了,根本別期待加薪、住豪宅。
類似這樣的被動工作,雖然沒有太多選擇權,也沒有太多表現的機會,但其實只要能用點心、多一點思考,做到 SOP+,就能馬上突破這種困境。
例如,我之前到一家公司洽談等候時,總機小姐雖然忙著接電話,但每一個空檔都會抬頭注視著我,輕輕微笑點頭;當我要進辦公室時,還不忘提醒我注意門檻。這些當然都是 SOP 中不會提到的小事,卻讓我有受重視的感覺,心中對這家公司的印象也大大提升。事實上,當一個看似奴才型的員工,開始能為公司提高分數時,他的貢獻度就已經大幅增加,也開始邁往上一個階層……《本文節錄自SOP+》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