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1月 26, 2009

示弱是一種境界

澳洲有一個故事:說性烈之馬生命一般較短。因為難以馴服,故不免遭被殺食肉的命運。相反,那些“示弱”的馬,因為較易馴服,往往能夠賽場奪冠而被精心飼養,自然,其亦得以延命。
李康《命運論》曰:“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嫉妒”似乎無可避免。要趨利避害,“示弱”有時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事業上的成功者,生活中的幸運兒,被人嫉妒是客觀存在的。在無法消除這種社會心理之前,適當地“示弱”可以將其消極作用減少到最低限度。其實,自然界也是一樣。竹子唯其隨風“低頭”,狂風過后依然可以昂首挺胸。

有位大學畢業生,在擇業招聘書上寫下了自己“不太合群”的弱點。意想不到的是,招聘單位反而錄取了他。在招聘單位看來,實事求是地說出自己的個性弱點,恰恰是其誠實守信的表現。真誠地坦露自己某些方面的弱點,往往是一種有益的處世之道。從這個意義上說,“示弱”不也是一種境界嗎?

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面前,誠懇展示自己經驗有限等弱點,成功者不回避自己的失敗記錄,有一技之長的人承認自己在其他領域上的不足等,其意義絕不僅僅在於處世智慧。至於那些因偶然機遇獲得成功的人,則更應宣示自己的幸運。沈從文雖然小說寫得很好,在世界上都有影響,可他的授課技巧卻很一般。他頗有自知之明,上課時開頭就說:“我的課講得不精彩,你們要睡覺,我不反對,但請不要打呼嚕,以免影響別人。”這麼“示弱”地一說,反而贏得滿堂彩。作為中國當下身價最高的體育明星姚明,我們從沒聽說過他的乖戾、狂妄等傳聞,即使外界對他有一些誤會,他也甘心“示弱”,以一貫的從容、自信、優雅來輕鬆化解,從未見他動輒頤指氣使。正因為他低調處事、與人為善,才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和尊敬。

強者“示弱”,無論對於自己還是對於弱者,都能有所收獲。因為強者以弱者的姿態行事,人自然會謙虛謹慎,別人也樂意接受。如此,則強者更強。而對於弱者,則能從中獲得慰藉、平衡,從而在心平氣和中自覺向強者學習,並有所進步,有所提高。

對於強者,“示弱”便是放低位置、降低姿態,讓弱者充分感受到人格上的平等,並獲得充分的人格尊重。對於成功者,既“抓大”又不肯“舍小”,到頭來,必因 “小”失“大”。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真正甘心“示弱”的人,必是一個以事業為重而敢於負責的人,一個豁達大度、寬宏大量的人,一個充滿人情充盈智慧的人,一個處世淺淺而悟世深深的人。

沒有留言: